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7月10日,我院联合国家统计局蚌埠市调查队赴安徽省蚌埠市黄郢村、韩葛村开展“乡村振兴‘千村’调查”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楠、副院长杨烨军、团委书记施晓梅的带领下,师生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全面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脚步丈量民情:百份问卷绘就乡村发展实况图
调研团队采用“问卷+访谈”双轨模式,围绕农业生产、收入水平、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核心议题,累计发放问卷百余份,深度访谈农户数十家。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细致记录不同群体的政策知晓度与生活满意度,建立起覆盖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维度的基础数据库。这种“用脚底板跑出来”的一手资料,为精准把脉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依据。
解码振兴密码: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韩葛村,师生们了解到该村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打造特色种植产业链,实现村民收入稳步提升。黄郢村则创新“红色文旅+古村落保护”发展模式,深挖抗战历史资源,开发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带动周边产业协同发展。两个村庄各具特色的振兴路径,生动诠释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青春赋能乡村:实践育人锻造时代新人
活动中,指导老师们全程参与、现场教学,指导学生优化调研方法,强调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学生们在走访中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亩良田的丰收、每一户农民的笑颜中。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完善“行走的思政课”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长成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此次调研既是一次生动的国情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师生们用专业学识服务乡村建设,用赤子之心感知时代脉搏,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育人,在育人中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搭建更多实践平台,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绚丽绽放。
(撰稿:吕晨露;摄影:王娜;一审:秦元芳;二审:张楠;三审:李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