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会实践】小岗村调研行:从改革精神中汲取力量 破解冷链“最后一公里”梗阻
发布时间: 2025-08-09 浏览次数: 10

728日,一支聚焦安徽省县域冷链最后一公里运输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凤阳县小岗村展开调研,在追寻改革精神的同时,为破解农产品冷链难题探寻答案。

团队的调研始于沈浩纪念馆。馆内一张张老照片无声诉说着沈浩同志扎根小岗、为民谋福的故事。沈浩书记当年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走遍了村里的田埂地头。今天我们来调研冷链问题,也是为了让乡亲们的钱袋子更鼓,这是对改革精神的另一种传承团队成员在参观后深有感触走出纪念馆,沿村道前行时,路边便利店冰柜里的雪糕、水果摊上略显蔫软的草莓,引发了团队的思考。同样是需要低温保存的物品,工业制成品能在村里实现低温存储,为什么本地新鲜农产品却常常等不到冷链团队与便利店老板交谈得知,村里的雪糕、饮料等多由县城经销商用冷链车统一配送,而农户自家的草莓、蔬菜,大多靠普通三轮车运到集市,天热的时候,上午摘的草莓下午就容易坏,只能低价卖。在大包干纪念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鼓舞着团队。如今特色农业成村民增收支柱,但冷链物流卡脖子问题,正像当年大锅饭般制约发展活力。团队走访 10 余户农户和合作社发现,小岗村葡萄、蔬菜等农产品虽有名气,冷链覆盖率却严重不足。一位老农户感慨大包干让我们有了自主种植权,可现在好东西运不出去、卖不上价,像捧着金饭碗却难吃饱预冷设施缺失、乡村冷链网点少、散户难负担成本等,成了最后一公里的主要障碍。调研的最后一站是村敬老院。与老人们聊天时,团队意外收获了新视角村里的菜新鲜是新鲜,就是放不住,食堂买多了容易浪费敬老院食堂师傅的话,让团队意识到冷链不仅关系农户增收,更关乎乡村民生保障。

结合全程调研,团队初步形成优化思路:借鉴大包干协作精神,推动农户+合作社+冷链企业抱团发展,在田间建小型预冷站,用共享冷链车打通村到县配送链;参考便利店冷链模式,在村布局共享冰柜,兼顾农户与民生需求;引入简易数字化系统,方便农户预约冷链服务、查询物流信息小岗村的改革精神告诉我们,难题最怕实招’。”团队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团队将结合调研数据,把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转化为具体方案,为安徽省县域冷链最后一公里的优化提供实证参考,让冷链物流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撰稿:薛灿摄影:唐立洁 黎文慧一审:秦元芳;二审:张楠;三审:李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