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数据科学系党支部和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之旅赛道的同学们一起,来到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的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进行党员主题教育,并实地开展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调研与访谈。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缅怀革命先烈 “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感怀共产党人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的袍泽之情,体会“革命教育代代相传”的清风传家,感受“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振兴累累硕果。此次活动是一次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党员主题教育,也是一次重要的“实践育人”社会调研课堂。在参与的师生中引起了广泛共鸣与深刻思考,激励并启发了师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励精图治砥砺前行。
一、守卫与守护、保家与传家
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园内苍松翠柏,张爱萍将军题词的 “抗战烈士万古长青”的19米高纪念碑树立在园区正中。陵园长眠着2400多位抗战英烈,园内有近30座烈士墓碑立石,记述了烈士们守卫家国的生平经历和壮烈事迹。园内还保存了张震、谢邦治和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使用过的马鞭、文件包、粗布被和题字,以及新四军在清凉村抗战的老照片等珍贵文物,这些都记录了那段可歌可泣用热血洒满热土守卫家园的历史。
陵园内还有个特别的老人欧兴田,清凉村本地人,14岁追随张爱萍将军参加新四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他曾与战友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1981年欧兴田离休后带着当年的承诺寻找烈士遗骸,足迹近千公里将2400余具烈士的遗骨背回了“家”,安放在他牵头筹建的这座烈士陵园里,并30年如一日坚持守护者这座陵园和他的战友们[1]。在2016年老人离世后,他把守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交给了孙子欧阳,自己却不立碑只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来践行“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在这次陵园的参观和与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广大师生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教育,在这里有守卫故土保家卫国的先烈,在这里有坚守誓言守护战友的老人,他们已然成为了守住历史与初心的丰碑。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在当地除了欧兴田外,还有很多亲历革命战争的老人也时常将革命故事和奋斗精神和儿孙们、和同乡们讲起,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让浩然正气、清风家训能时刻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二、乡村振兴、新农村新面貌
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任桥镇实地调研时,广大师生都能时刻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里传统与现代正在融为一体,科技与产业也正在相互促进。这里有整齐的房舍、崭新的学校,条条马路上有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路灯,还建成了现代风力发电系统。
特别地,还将太阳能发电设施与养殖业进行了综合运用,一方面利用草料来饲养湖羊,另一方面解决了杂草影响太阳能发电板接收阳光的问题。生动地讲述了大学生回乡创业[2]建设带有标准化羊舍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光伏板下是羊群,畜光互补助脱贫”的故事。同时,任桥镇桥东村还充分利用特色清真牛羊肉的优势,借助地方特色发展养殖畜牧业,目前已经达到年牛栏4000头,专业肉牛养殖企业3家,牛羊肉加工企业3家,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其中鑫隆集团从业人员近100人,整体从业牛羊肉销售近千人,相关产品远销南京等多个城市。在实现全面脱贫之后,乡村振兴新征程又拉开了帷幕,为的就是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让农村的景色更加美丽。
此次调研正直小麦成熟硕果累累的季节,金色的麦浪摇曳生姿,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这是一个奋发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的保家卫国中走出来,把金子般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又带领我们走在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一百年峥嵘岁月初心不改,一百年筚路蓝缕锻造辉煌,在这建党一百年的光辉时刻,我们正自信地走在这条辉煌的道路上。
(撰稿:徐健 李春忠 审核:葛怀荃)